我從來沒有帶學生營隊的經驗,放假對我實在太重要了,不只是和家人相處,也是安頓身心再充電的時刻,我樂在教學,設計課程、帶班、上課、輔導學生……每天都耗掉大量的心神,不休息怎麼行?玩樂、休息與工作在我的生活一樣重要。
所以去年表達願意參與暑期學思達營隊的心態是把自己設定為「工作人員」,只要勞力不需勞心的事應該很容易吧?優秀的夥伴這麼多,我應該不需要「上場」吧?因此當課表排出來的第一時間,看到居然要上兩節課,心裡真是百般的不願意,加上桃園學思達失敗的經驗,我忘了參與營隊的初衷,心裡只想著自己的疲累、無力,「為什麼要我上場?」自己的私心與疏懶無所遁形。
神奇的是,當夥伴們:砡君、元忠夫婦、宜岑、佩蓉、靜芳和張琳集結到「宅配家」(郭進成老師家)共備時,我就徹底忘了自己。
夥伴們帶來的美食與強大的磁場,療癒了我在桃園公開授課受挫的心,減輕我再次挑戰公開授課的壓力,兩次共備的激盪,夥伴們提供很多提問與創意,使我更有信心思索課程設計:暑期營隊的課不要上成平常的國文課,如何增加趣味性又不失學思達的精神?
最有挑戰的是進成老師的建議:把「桌遊」的機制融入課程!
新詩仿作需要學生集體創作,因此如何協助他們「腦力激盪」,hit or miss (中文翻成「有沒有」)的桌遊是很好的助力,寓教於樂,卻是全新的挑戰,因為我從未這樣做過!進成老師提醒:減低教授新課程的焦慮就是先在自己的班上教一次。段考後順利要了兩節課操作,心裡果然踏實很多!
這個共備出來的教學設計連在實踐大學授課的琇芬老師都躍躍欲試,也使得議課有「大學生版」與「中學生版」兩相比較,並延伸出「提問設計」的增能課程內涵,我有幸參與其中,收穫真是滿行囊!
授課流程一直到七月一日當晚還在修,覺得自己不緊張,還是連拉了兩天肚子。天氣炎熱,夥伴的熱情更是撲天蓋地,招治老師、教務主任逸賢和宇涵老師組成的永安團隊大小事通包,由在校學長姐組成的「小隊輔」實力堅強,進成老師帶來的高師大師培生志工團隊一刻不得閒,他自己則忙進忙出,隨身帶了多件T恤以備更換,我這當講師的人最閒,有餘裕坐在會議室裡吹冷氣再三看著流程窮緊張。
滿頭大汗順利完成兩節授課之後,感覺永安的新生純樸可愛,讓我想起從前的自己。我也是高雄縣鄉下國中的學生,雖然程度不比城市學生,可是「求知若渴」,仰賴老師傳業、授道、解惑的需要更甚於見多識廣、長年浸泡補習班的城市學生,在自己兩節學思達的課程,與三天所有不同老師觀課的過程中,我並不感覺永安新生與福山學生有太大差異,只要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一旦啟動學生想學的慾望,課堂裡就會有滿滿的能量。
第二天下午議課時,有老師提及「蹲下身與學生討論」是否容易使學生輕視老師,有損師者尊嚴?如果老師站在講台上使學生如沐春風,何需蹲下身聆聽學生討論?我非刻意,而是需要,因為當我們把學生擺在課堂的中心,老師就會自然而然關注學生的學習困難,沒有靠近他們聆聽他們的話語,如何知道學生的難處?十幾歲的孩子再怎麼難教,對於學習永遠都比大人茫然失措,老師只要將心比心,學生感受到老師想協助他克服難關的心意,沒有孩子不願學習。
三天營隊能為永安注入怎樣的活水源頭還需長時間的觀察、醞釀,期盼每一次的嘗試都能讓參與的師生對自己的教與學更有信心,更願意突破,更努力找出好方法,讓每天的學習充滿熱情與希望。
謹以此文向所有參與的夥伴、師生致敬,我們在這個夏天寫下生命中值得紀念的篇章,我多麼以此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