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5517  

請假參訪時,順道要學生考完小卷後填一份「國文課學思達成效問卷」,以下是孩子們的回饋與意見:

1.區別角色是否有助學習?

回答有幫助的29位:

較精通國文的人能幫助其他人(經理)而受幫助的人國文能力也能加強,更能增加同學之間的互動。

這樣就會「負責」教別人,至少對經理比較有效(為了分數,不擇手段吧,哈哈哈)

因為每個人都會集中火力把經理教會,這樣每個人都有貢獻。

可以讓學習比較慢的人跟上來。

可以增加動力。

這樣能鼓勵經理。

給需要幫助的同學更大的幫助。

教練知道每個人大概的實力會有助於討論。

因為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加以討論。

因為大家就會團結幫助較需要幫助的人。

當有題目不會時,大家可以互助幫忙。

因為不會可以問同學。

這樣會一直想讓經理回答,所以組裡的想法我都可以知道。(師按:顯然這位是經理)

負評的3位:

有時其他人都只等教練答案,但我又怕答錯。(師按:這位「教練」,你為什麼不讓老師知道你有這樣的難處呢?)

一起討論就好,不用角色分別了。(師按:這位是助教,也許不懂老師苦心孤詣的安排。)

我會分心聊天。(師按:請注意這位堅決的反對者。)

 

2.學思達是否能提升你學習國文的興趣?

回答能提升的29位:

在討論過程中可以提升樂趣。

讓國文課變生動。

因為不只是自己呆呆地寫字,而是有趣地大家一起討論。

如果是一般教法我一定會睡著。

學思達不像普通上課那麼無聊。

分組能更積極學習。

我喜歡加分。

比較不死板。

加分的方式可以增加競爭力。

一直看著課本很無聊,所以討論比較能使我專心。

比起各自在座位上上乏味的課文,有多元的題目比較有趣。

負評的3位:

兩位認為沒差別,一位說會聊天。(師按:沒錯,後者仍是同一位「反對者」)

 

3.學思達是否有助於提升閱讀理解力?

認為有幫助的:31

不懂的部分在組員討論之下能解決對方的問題。

可以比較認真。

可以專心閱讀文章。

因為不會的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想,學會以後當然會提升;討論的當下也可以提升。

因為可以透過討論來了解文章。

因為經過很多問答題的練習。

有教練可以教我。

我用聽的和說的比較OK

每節課都有看書並發表。

要先理解文章才能討論。

常常讀課本。(師按:以前難道不讀嗎?)

組員各自寫自己的答案再統整。

講義的答案需要讀課本才知道。

負評的1位:

自己讀比較好。(師按:為什麼這麼堅持呢?)

 

4.學思達是否能提升上課專注力?

26位同學說能提升:     

比較不會想睡覺吧。

在討論寫講義的過程中會用腦,可以激發腦力,使我們專注於討論中。

有趣。

若不專心會被扣分。

專注思考一道道題目能使我不分心。

老師可以看到每個人。

小組進行讓我比較專注。

朋友會叫我認真。(師按:老師叫你認真沒用?)

不會讓自己失去加分機會。

一直動腦不能睡覺。

因為教練會管。

有分數,第一名就會很爽。

時時刻刻在討論。

討論比較有趣、活潑。

和大家討論中會很專注,感覺時間一下就過了。(師按:聽我講述就度日如年?)

認為會影響專心的有6位:

因為同學會干擾。

不一定。

沒差別。

如果旁邊有麻吉,有時會忍不住聊起來。

會聊天。(師按:偏偏樓下堅決的反對者就選樓上同一組。)

 

5.學思達是否有助於提升思考力?    

多達31位學生給予正面評價:

寫講義的時候會思考。

要思考問題和解答。

有思考才有加分。

常寫簡答題能加快一點我的思考能力。

因為要解釋給其他人聽,解釋不出來,就要想到想出來為止。

有些題目比較難,就可以思考。

因為跟組員討論自己就會思考。

我們一直思考回答問題。

先思考才能討論。

講義的問答題獲勝。(師按:據說,還有別班同學來借講義哩。)

會為了想出好答案而努力思考。

比起由亙古以來都一樣,練習過千百遍無腦的自修題目,有不一樣的題目增進思考力。

想完答案才可以問別人。

可以邊聽邊想。

只有1位負評:

喜歡自己思考。(師按:孩子,難道自己思考從來沒出現盲點嗎?)

 

6.學思達是否有助於表達能力的訓練?    

31位學生說可以:

平常很少有表達的機會。

討論之後的提問搶答或回答問題時,透過表達想法能提升口語能力。

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有分數拿。

因為能在組內講出自己的答案。

不然腦子裡的想法大家都無法得知並討論。

常常會被抽到。

因為有青春第二課的表達。

把想法說出來。

回答時就在訓練表達能力。

會上台發表。

因為可以舉手發表,也可以上台說感想。

上台用麥克風發言,訓練台風和表達能力。

上台發表能訓練膽量。

只有1位負評:

因為我都自己寫,沒在念,也沒表達,不說意見。(師按:為什麼妳不說呢?)

 

7.學思達是否能增進討論能力?

29位認為可以:

寫講義題目討論時表達自身想法,可以訓練討論能力與膽量。

跟整組討論才有撲克牌拿。

每天都在討論,不提升很奇怪。

可在組內分享自己的意見。

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來增進情感。

遇到題目我們都會討論。

上課就是要討論。

因為可以自己寫寫再跟助教教練討論。

教練要帶動整組,必能提升討論能力。

時時刻刻在討論。

負評的學生有3位:

同組有時只在等答案。

教練好像只會教經理。(師按:唉,這怎能怪教練呢?是老師要檢討。)

因為沒參與討論,也沒提供意見。(師按:孩子,妳為什麼這麼排斥?)

 

8.請問是否認同這學期的分組方式?

多數認同,意見如下:

與不同的人同組可以幫助其他人了解不懂的部分,還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情感。

因為這樣可以合作及互助。

有階級和責任制,很爽。(師按:這心態很值得研究。)

教練好,助教也不錯。

每個人都會互助,這樣就能帶動全班。

但這題雜音也不少:

希望不要重複組員的有4人。(師按:看來「大聯盟選秀法」該調整了。)

不喜歡有兩男兩女之分的有1人。

還有經理的聲音:除了抽籤,不然都是叫我回答。

而那永遠的負評意見則是:因為是老師定的,我決定不了,我是乖寶寶。

 

這位具有教練水準,卻因為不討論不教別人只擔綱兩週教練就被我換下來的反對者,我很好奇在班上這樣的氛圍下,畢業時她是否仍用同樣的眼光看待我的國文教學?儘管她課堂的參與度是漸入佳境啊。不過,如果她無法被我改變,我也要欣賞她的「堅持」,尊重她的「不願意」,畢竟沒有一種教學法是萬能的。

檢視學生的回饋,「討論的品質」關乎「學思達」課堂的成效,即使我有多年帶閱讀課討論的經驗,怎樣讓學生討論得有深度,如何關照每組的差異,鼓勵團體動力產生正向的能量,每一堂課都是挑戰,尤其是,察覺學生無法言說的壓力與問題,更考驗老師的觀察力和直覺,看看學生的建議,我顯然還有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經理的壓力—「除了抽籤,不然都是叫我回答。」;教練的負荷—「有時其他人都只等教練答案,但我又怕答錯。」;或者助教的心聲—「教練好像只會教經理。」以及,如何使容易被干擾的孩子在每節都分組的狀況下擁有不被干擾的權利?我得好好思考、做功課才行!

 IMG_5519

每次學生這樣寫,就可以再撐十年。(雖然他可能沒碰過幾個國文老師)

IMG_5478

助教的心聲很真實。

FullSizeRender  

 

 謝教練的肯定,不枉我費心編製講義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行星 的頭像
    小行星

    閱讀大力玩

    小行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