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國文學思達日誌.1017】
考完第一次段考後,把成績最低的九個「經理」挑出來,尤其是最弱的小林,先前已先詢問過他的意見,小林很興奮有「優先挑選權」,指定最有耐性的「佑佑」。我跟小林擔保,他的「教練」絕對不會被人搶走。
昨天在發下考卷前,先告知要用「大聯盟選秀法」重新分組,感覺他們興味很濃卻又忐忑不已,遊戲規則如下:
「經理」挑「教練」
「教練」挑「助教1」
「助教2」自己決定加入哪一組。
但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四人一組需兩男兩女;三人一組的要不同性別。
孩子傻眼了,紛紛發難:
為什麼「經理」可以優先挑「教練」?
為什麼我不是「經理」?
為什麼我不是「教練」?
(「教練」條件不只依據段考成績,有三位我特地挑了小組討論表現較優的學生。)
為什麼不能同性別?
為什麼我不能自己選?
……
我沒做什麼解釋,只告訴他們輪到你挑選時,如果不能在五秒之內做決定,就要先給下一個人選。
果然二十分鐘就完成分組,幾家歡樂幾家愁。
今天同事第一節來觀課,一上課就目睹阿傑被分到第九組「非常不爽」的態度。
我暫不檢討考卷,以同理心跟全班談談「為何老師要主導分組?」
(難道你去工作就能挑選自己的老闆和同事嗎?)
「為何每節都分組上國文?」
(強調下週有一節公假派代會請代課老師不分組上課看看,還沒講完很多人就搖頭)
「『分組競賽成績』是小考、寫作測驗、作業成績的三倍」云云,五分鐘洗腦完,阿傑勉強收拾情緒,把桌子調整好。
我們便開始檢討段考考卷綜合測驗1-27題。
一樣的步驟:
看詳解→不懂的在組裡提出來→整組都解不出來的告訴老師。
大約過了十分鐘。
我一邊處理第九組的僵局,一邊把學生解不出來的題號寫在黑板上讓大家知道。
討論非常上軌道,不知道跟那五分鐘的洗腦有沒有關係,但我一直相信,當老師堅持做對的事,出發點是為學生好,學生絕對能體會。
我不再如昨天因為太多學生不好好背解釋、練習國字注音而訓了五分鐘的「讀書態度」。
今天只專注討論不會的問題。
大家不約而同提出第26題「新詩填空」這題:
余光中詩作
沒有起站怎麼有□□?
沒有出發怎麼會□□?
落日的壯麗,原用旭日來□□
我在晚霞最豔處向你呼喊
跳起來吧,跳,剛醒的太陽
火胎裡飛起來的新鳳凰
為什麼答案是「終點、凱旋、鍊成」?
請高手解答,第一個舉手的是助教群的小潔:
「就這個選項放進去最順啊!」
「我聽不懂。」要求她說清楚。
「就沒那麼白話啊!」
「啊?」我逼她。
小潔再努力:
「有『起站』就有『終點』;有『出發』就有『凱旋』而歸啊!」
「凱旋而歸?」
「打勝仗回來啊!」
Bingo!
邦邦接續小潔詮釋為什麼「落日的壯麗,原用旭日來『鍊成』」。
邦邦字斟句酌地說:
旭日時的天色比較淡,但到黃昏就越來越濃,就像煉鐵的過程越來越濃烈,顏色越來越深。
天哪,許多人跟我一樣發出讚嘆聲,這麼精彩的詮釋比老師還要讚!蝸牛怎能不一口氣加三分?
而這一個多月的討論應該可以從學生對17題答案的質疑看到成效。
17.關於那默默的一群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從來沒有一寸路面會在她們的掃把底下漏掉」表現出清道婦追求盡善盡美的態度。
(D)清道婦被稱為「默默的一群」是以「她們的名字不會被人知道」一句扣住題目。
答案是(D)。
有一半的同學選(A),孩子質疑為什麼不對。
阿傑一馬當先:
「沒有一寸路面漏掉」就是表示她們工作態度「力求完美」,「盡善盡美」就是要追求做到好,(A)沒有錯啊!」
大家紛紛附和。
維哥再補一槍:
「我雖然選(D),但覺得(D)也不完全對。」
為什麼?
「『她們的名字不會被人知道』怎麼能扣住題目?強盜的名字也不會被知道啊!」
全班大笑。
所以呢?
「應該是『清道婦靜靜地把她們的工作努力做好,不張揚』才能扣住『默默』的意思啊!」
學生把我跟出題老師力爭選項(A)要送分的理由全都說了出來。
如果沒有跟學生一起討論「默默」在本文的詮釋,我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思辨。
「深入討論文本」使我們對文章的感受更為深刻,討論有沒有用?此為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