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757  

前幾天和先生進行「學思達」專業對話後,他給了我一個靈感:指定「經理」回答,可以促進組員想辦法教會「經理」。

進度來到「標點符號」的單元,我一直在思考到底要怎樣「學思達」這個單元。

兩者交會,當下有了流程,做好ppt,又讓我迫不及待想衝進課堂,看看學生學習的過程會是怎麼樣。

第一步驟:

將此單元內容切割成四等分—前言、標點符號第1種到第5種、第6種到第10種、第11種到第15種。

再來,每一等分的流程為:

閱讀內文→組裡討論重點、劃重點→老師可能出的題目是什麼?→一起教「經理」。

這個機制果然讓教練和助教卯起來指導「經理」,好幾個「經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以下即是「及時測驗」的內容:

投影片2投影片3投影片4投影片5投影片6投影片7投影片8投影片9投影片10
投影片11  標點符號及時測驗  
投影片13投影片14投影片15  
 

 

開始搶答時,氣氛顯得有點緊張又歡樂,因為大家都覺得好玩,尤其是阿賢還插播了他們自己發明的「標點符號手語」:

大頭是「句號」,表示能表達完整的句意;食指斜插入鼻孔狀是「頓號」;兩手食指和大拇指做圓圈狀遮住雙眼叫「冒號」。(阿賢有解釋後兩者動作和符號的關連性,但實在太好笑了,我竟忘記了!)

此舉不僅笑翻全班,深具娛樂效果,還很有創意,當然要加分!

只是,高舉的手如叢林般,該如何是好?看著學生殺氣騰騰的眼神,真怕自己轉身就被做掉。中間下課時間,某助教還對著我忿忿地說:老師,不公平,我以後也要當「經理」!

回想以前上這個單元時,再怎麼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帶學生逐字逐句看,大約二十分鐘後就逐漸陷入寂靜的氛圍,總是要不斷點學生唸讀、回答問題,才能避免「全體陣亡」的危險,大概一節課可以處理完內容與練習,但學生真的學會了嗎?尤其是程度落後的學生,我真的沒把握。

今天的教法,足足多了將近一節課,可是效果完全不同,不僅使大家都投入了學習,「教練」與「助教群」還幫我指導「經理」不遺餘力;「經理」難得成為兩堂課的焦點,又身負答題搶分的重任,看著孩子發亮的眼神(不,是很殺的眼神),「多花一節課」使學生投入學習、教學相長,也讓我見識到不同「機制」產生的不同效果,我主持的功力更為精進了!「慢一點」難道不值得嗎?

想起很久以前寫過的一篇網誌:

還是菜鳥老師時,在台北市某區的明星國中,擔任一位數學名師班級的國文科老師,這位年近五十經常穿著大紅鏤空旗袍的美艷導師指派學生來提醒我,每週有兩個早自習是給國文科排考試用的,請我早做準備。我覺得很苦惱,國文有那麼多東西可以考嗎?於是,我不時穿插一些腦筋急轉彎的「試題」,給學生一點調劑。

 

 有一次,我脫口而出:「你們是飼料雞嗎?才一年級就考那麼多試!」我的小老師很盡職地把這話說給他們的導師聽,他們導師當著全班罵我:「飼料雞?你們國文老師才是土雞吧,從鄉下來的年輕人懂什麼!」當學生們興奮地轉述給我聽時,想像著他們老師穿著紅旗袍尖聲罵人的樣子,我苦笑地說:「對啦對啦,我是土雞,你們是飼料雞,你們老師就是火雞啦!」

 

土雞健康又結實,價格高昂,養成的時間本來就比飼料雞來得長。我很高興我是土雞,我希望我的學生也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行星 的頭像
    小行星

    閱讀大力玩

    小行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