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學至今第二週了,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學節奏,這一週應該要開始上第二課了,可是我還在第一課的習作緩步前進。

 

進度的壓力怎能不讓人焦慮?

 

在小學翻轉國語和數學的先生,也在早餐時提到了「進度壓力」。

 

關於「進度」也是我一直很困惑的部分。

 

國中有會考,小學沒有,為什麼老師還是會被進度「束縛」著?我提出這樣的質疑時,先生也覺得很有道理,明明我們自詡為專業自主,可為什麼教科書編了十課,老師就覺得一定要「全部」教完?統一評量可以只考「最重要」的文章嗎?其他文章是否可以教學研究會時指定為「選讀」,老師可教可不教,只要不列入評量範圍,想進行翻轉或創新教學的老師就更有餘裕在課堂上進行實驗、修正,進而為教學注入更多的創意與活力?

 

這不是給少教課文找藉口,是指「增加彈性」的可能。看過大陸老師教學,知道他們中學語文課本一學期是三十三課,國文老師兩節要教完一課,我們一學期只有十二課的教科書根本不能依賴。解放進度,形同解放評量,我渴望的是老師能依自己專業給予「增加文學作品」的自由。

 

譬如,國文七年級康軒版的第十二課為什麼要選「羅大佑的童年」當作課文?除了能稍微瞭解羅大佑在歌壇的地位之外,這首已屬於「長輩」的童年經典歌曲對現今七年級生到底有何吸引力?其文學性比之於名家小詩,到底有何可談之處?不認同這篇選文我可以不教嗎?讓學生自學。我願挑選其他更好的文學作品來跟學生談童年。

 

而會考,以國文科而言,根本沒有範圍可言,除了各家版本共同的選文之外,其他文章充其量就是老師教學的材料而已。

 

怎樣才能破除進度壓力的魔咒呢?

 

我還是先著眼此刻苦惱的教學細節吧!如何加快檢討「習作」的速度,如何考小考、檢討考卷才能符合學思達精神?也許如何在現實/限時的壓力下,趕快找到教學的節奏更符合現況,是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行星 的頭像
    小行星

    閱讀大力玩

    小行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