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國文學思達日誌‧0905】
昨天課堂上還轉變了「註釋」教學的方式。
這也是去參加翻轉工作坊,聽五福國中李麗玉老師分享的點子。
她讓學生分組討論課文內各個「解釋」的重要性。
這個啟發讓我在討論完講義提問後,給學生這樣的任務:
請小組討論→哪些解釋可以刪?哪些解釋很重要?要提出你們的理由。
學生在五分鐘內把註釋看完後,提出彼此想法,凝聚共識。
計時器響了就開放搶答。
打直的手令人眼花撩亂,我說要給沒講過話的人優先。
第七組先說
「圍棋」要刪、「櫥窗」也要刪,因為誰不知道這兩個名詞是什麼。
「質地」「何嘗」很重要,因為我們不太知道怎麼去解釋這兩個詞。
(師按:也就是對他們來說很抽象。)
「不禁」也很重要,因為「禁」的用法有很多種,注音也常常念錯。
第四組說:
我們也刪「圍棋」,因為是專有名詞。
「哄堂大笑」很重要,因為是成語,而且「哄」很容易跟其他用法、注音混淆。
第八組說:
我們除了刪掉「圍棋」之外,還刪了「聆」,因為「聆」就是「聽」,也太簡單了吧!
「摩擦」這個解釋我們認為很重要,因為這個解釋除了課本上「比喻」的意思之外,還有實際動作的意思。
(乖乖隆地咚,此詞有具體和抽象意義的區別,學生也能討論出來?我未免太小看他們了!)
借力使力,換老師來說。
「聆」雖然很簡單卻不能刪,因為有「同義複詞」的概念。
有人可以舉其他的例子嗎?
「奔跑」「容貌」「喜悅」紛紛從學生嘴巴裡跑出來了,關鍵的「摩擦」也被提出。
我還呼應了第四組說「成語」解釋很重要的話,因為老師很愛考。成語是我們中文的瑰寶,當然很重要。
就這樣,解釋教完了。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非常激動,為什麼以前的我光課文解釋就要花掉那麼多時間?可能會延伸出去的相關補充一個也不放過,鉅細靡遺,這個不重要,那個一定會考,怕學生做筆記太無聊,中間還要插科打諢,自以為是的「努力教學」,其實就是把學生當飼料雞餵,這樣的教學看似很有效率,學生卻成了不需思辨的「植物人」。
飼料雞不會飛,我想讓學生飛,應該就要強壯他們的翅膀。
無論如何,都要繼續學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