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科幻小說,一看就入迷,作者用非常淺顯的方式讓人思考所謂的「同化」與「烏托邦」。看似完美的世界,去除任何不可控制的元素,拿走令我們徬徨後悔的「選擇權」,每個人擁有的是被安排妥切的人生。對照充滿競爭、飢餓與殺戮的現實世界,人類就真的比較幸福快樂嗎?
我之前閱讀課操作過兩次,學生一開始對有「注音」的文本相當不屑:「老師有沒有搞錯,我們已經是國一生了,怎麼還給我們看這麼幼稚的書?」可是一旦看了,就會發現文本內涵沒有想像中容易。
此書原版跟英文版本的封面是一樣的,即作者路薏絲‧勞瑞所拍的照片,相當有張力的攝影作品,可惜一換出版社重新上市,竟換成了每次必引來學生訕笑的封面,簡直莫名其妙。
很幸運地,此書竟然被拍成了電影,「傳承人」是傑夫‧布里吉扮演,「長老」竟是梅莉‧史翠普!一向樂於在閱讀課操作「文學與電影」主題的我引頸企盼台灣上映的時間,接著又等好久才等到DVD開賣,這學期總算能將《記憶傳授人》與電影《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兩相對照。
詭異的是,此書在228連假前發下,三天連假後,班上三分之一已讀完,過一週,讀完的已達三分之二,這是前所未見的事,我強烈懷疑是「學思達」自學能力的發酵,一旦激發了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培養了自學的習慣,他們就會「求知若渴」。
段考結束安排大家看電影,連小林都看得很專注,並且努力完成了學習單,小說加上電影真是讓孩子喜歡閱讀課最好的手法,下課後小愛對我說:「老師,這本小說可以思考的東西好多哦!」
孩子這句評論就是最好的回饋!
《記憶傳授人》閱讀課流程
先利用國文課下課前十分鐘為學生朗讀第一章。
利用三天連假,先派第一次進度1-6章。
第一節,教師指定章節提問→討論→發表。
主要是幫助學生「融入」書中的世界,減少學生的隔閡感。
第二節,教師指定章節提問→討論→發表→播放電影《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十分鐘。
第三節第四節,播完整部電影。(剩五分鐘,把學習單的問題先秀出來,大略聽聽大家的意見。)
第五節完成學習單,三十分即全部作答完畢。
以下是優秀學習單的表現—
這份學習單我問了四個問題,要他們自選三題完成,第二題比較難,配分四十分,其他一題三十分。
第一題:
選擇入住社區的有三人,小林是其中一位:
小林的選擇,讓我聯想到吸引貧苦老百姓投入的「無產階級革命」。
第二題,難度比較高,配分多十分,主要想鼓勵學生「勇於思考較難的題目」:
老師有時也會「技癢」,當學生的回答沒有我想要的答案時,我也會把自己的想法po出來跟大家討論。
第三題:
喜歡電影的27人,喜歡小說的有5個。我個人認為,電影與小說各擅勝場。
喜歡電影《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的這麼說:
真是誠實啊。
喜歡小說的都不是教練級的學生,其中有兩位還是經理。
第四題:
統計不喜歡書中結局的孩子,都不能接受「狀況不明」,所以他們都想要「完美的」「快樂的」結局。
跟我一樣。
能跟學生這樣共讀《記憶傳授人》,實在太過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