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思達邁入第二個學期,學生的段考成績從16名掉到22名最後衝到第3名,即使這麼戲劇性的進步,我仍認為「調整段考試題」已到了不做不行的地步。很幸運地,我雖身在超過三十名國文教師編制的大校,我的同事們卻都很敏銳,其中幾位佼佼者更是「行動派」,學期初始我們便著手計畫段考試題的改變。

 

與我一起命題的老師,做事非常縝密,我曾是她副組長位置的接班人,她鉅細靡遺的sop流程,教會我如何排監考、如何辦語文競賽,行政上她就是我的師傅。當我跟她討論是否把問答題放進段考題時,她這麼回答我:

 

既然考試領導教學,那就出啊,老師在課堂上就得開始提問。

 

你為什麼會支持?我反問她。

 

因為我讓學生討論時,學生好熱烈啊,連平常上課幾乎都在放空的低成就學生,居然也能在討論之後主動舉手發表,還言之有物,我當然支持!

 

就是她鼎力協助,彼此商討如何減少阻力,因此有了以下的做法:

 

第一週上課即告知老師段考範圍要增加「問答題」題型,題目皆源於「課本的問題與討論」和「備課用書提供的提問」。希望老師在教學上及早因應。

 

隔週領域會議,帶著我們準備好的「問答題評分標準示例」與「十題題庫」,跟大家交換意見。所謂的「問答題評分標準示例」是從這「十題題庫」中挑一題拿出來示範:

 簡報1  

段考的問答題就從這十題中選三題來考。為了降低評分標準的差異,我們挪了解釋題二十分其中的六分,分配給三題問答題,一題兩分。

 

題目沒有「省思評鑑」的問題,也就是不出答案過於開放的問題,減少給分的差異。

 

已經把提問放進國文教學的男同事說:好可惜哦,那些題目很棒啊,學生的回答都讓我很驚艷,我很喜歡他們討論、發表這類的問題。

 

這就是翻轉教學的魅力所在,當老師發現學生不容小覷時,就會再花更多的心思去引導孩子思考與表達。

 

不過,最有爭議的是「為什麼要忽略錯字」?

 

明明答案就是課本裡有的,寫錯字為什麼不扣分?如果學生質疑:「我沒寫錯字,得分為什麼比寫錯字的同學低」怎麼辦?

 

一番論辨,又出現了「形音義是一切學力之本」與「考問答題的目的是鼓勵學生思考、表達」的交鋒。

 

如果學生言之有物卻通篇注音,也要給分嗎?

 

我馬上點頭說「會給」,不管同事的眼光,忍耐地說了「現況」:

 

我有孩子寫五個字會出現三個錯字,因為她的字有架構上的問題,這種去不了資源班又明明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她努力寫出來的每一個字,我都很珍惜!

 

幸好同事們心胸寬大,容忍我的激情陳述,在問答題這六分「忽略錯字」的評分標準上,最後達成了共識。

 

這是我們的第一步,且戰且走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行星 的頭像
    小行星

    閱讀大力玩

    小行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