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國文學思達日誌‧1231】
「學思達」國一國文四個月了,雖然滿心歡喜紀錄著一路上教與學的改變,但要做到「對外開放觀課」仍是躊躇不已。
怯懦、愛面子、怕麻煩、對學生沒信心、工作負荷過重、不想引起校內騷動、教室太小太熱太擁擠、不想煩警衛因為警衛比我還煩……總而言之,因為在意自己的表現,害怕負面批評,我寧願鴕鳥地縮在學校,以「校內開放」安慰自己,有啦,我有歡迎同事來觀課,這樣對輝誠應該有交代了,但心裡明白這完全是逃避的心態。
可是,你不是很想改變這一切?你不是覺得「學思達」很讚?你不是買彩券想中十九億辦中學都槓龜?那些跟你一樣很忙很累的熱血老師都開放教室了你還在怕什麼?
老天一定聽到我的murmur了,週日就來了一通電話,說右昌國中有三位國文老師想來觀我的課,國文課和閱讀課。嚇壞的我,在電話裡對同事嚷嚷我沒有對校外開放我沒有心裡準備巴拉巴拉,掛掉電話,深呼吸,想清楚那兩堂課的流程,焦慮頓時緩解許多。健豐老師的課都讓我們學校同仁大陣仗觀課兩次了,我怎麼能抗拒?
搬好椅子、印好資料,本來要考的習作「文字透視」小小考(五分鐘)延後一天,想讓老師看看孩子愛讀《青春第二課》的模樣,正準備檢討第十一課考卷,剛好可以跟老師們交流這些細節。
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尤其是學生「人來瘋」,兩節課出奇地「熱鬧」(今天跟孩子們分享時,他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忍耐著不要發脾氣,使出「倒退嚕」連兩步要求某組安靜下來(某些學生察覺到這種不尋常……)心裡頗不是滋味,「完美的一堂學思達」不是每天都出現,學生的表現無法預期,考驗著老師對課堂的掌握,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以及影響學習順暢與否的「提問」「統整」能力。
原本預定四點下課後跟老師聊到五點,結果欲罷不能,聊到天都黑了冷風呼呼吹才勉強五點半結束,雖然遺憾著沒能讓老師們看到學生最好的樣子,但是,這不就是「開放教室」的意義?尋常「學思達」課堂風景,活生生的,有機的,不那麼完美的兩堂課。
謝謝陳老師、歐老師的回饋,我們彼此分享疑惑、困境與可能的解決之道,「少數的我們」可能再增加一兩位投入「學思達」的老師,進成老師「互學共好」的金句在昨天下午開放教室後讓我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很高興我跨出了第一步,謝謝我同事的督促,使自私的我不得不多做一點;謝謝輝誠與社群裡早就開放教室的諸位先行者,「眼見為憑」才有可能影響老師一起翻轉,我會繼續努力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