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挑戰新的職務: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必須為學生設計「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課程,課程內容包括認識學校圖書館、清楚借還書等規定、認識圖書分類法,知道何謂「索書號」、養成良好的使用圖書館習慣等等,怎樣在一節課的時間讓七年級的學生對這些「知識性」的內容有概念又覺得有趣?
第一個浮現腦海的就是「學思達」,所有能讓學生自行閱讀的通通編成書面資料,再限時小組測驗搶答,讓他們既合作又競爭,課堂的趣味性就能增加,但這樣還不夠,怎樣才能吸引學生閱讀?
第二個浮現腦海的是2012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莫理斯先生的神奇飛書),把這部短片融進課程,看完後討論一個核心問題再發表,是否能將人與書之間的連結整個貫串起來?
三週之內調了18個班級來上,《莫理斯先生的神奇飛書》也跟著看了18遍,如果加上之前每次有閱讀課都拿這部短片當作換書的轉場小菜,兩年來應該看了不下50遍,每次看,心裡都有或大或小的漣漪。
喜歡閱讀的人看這部短片應該都會被打動,看了應該也會有疑惑,雖然我只問了學生其中一個關鍵問題,但能討論的內涵仍舊有很多,譬如:
為什麼莫理斯要飛上天之前卻變年輕了?
書屋裡的每本書都曾有一位作者來待過嗎?
每一個人離開時都能留下一本書被閱讀嗎?
常常在畫面來到莫理斯先生環顧書屋準備道別的一幕,很難不想起三年前過世的母親,媽媽臨走前也是這樣心滿意足的嗎?那麼,以後的自己呢?媽媽的一生沒有留下著作,我就是她的作品吧?書寫中的半成品經常湧動著母親留下的愛,思念化做的能量使我更有勇氣面對困難,努力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的價值,也許,我也可以留下些什麼,也許。
音樂更是這部短片的亮點,優美動人,恰到好處,不僅讓畫面更有渲染力,且餘韻不絕,我老是聽得雞皮疙瘩,想起《Begin Again》(曼哈頓戀習曲)男主角說的話:音樂能使平凡的事物顯得精彩多姿,《莫理斯先生的神奇飛書》出色的劇本加上非凡的配樂,就是如虎添翼了!
我問學生的那個關鍵問題是:
莫理斯先生拯救瀕危舊書的那一段,請問你認為創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
三分鐘的討論,一個班級大約能有二到三組的答案切合我意:
鼓勵完這些小組之後,我便能在下課前下一個完美的結論:
常讀好書能增長智慧,豐富心靈,請大家多多利用圖書館!
一起來觀賞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莫理斯先生的神奇飛書)吧!
看完影片你有什麼想法嗎?
1.為什麼莫理斯先生把書拿給胖胖老太太,老太太就變成彩色的?把一本藍色的書交給小男生,他把書一翻開,就從黑白變彩色?
2.莫理斯先生拯救瀕危舊書的那一段,你認為創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
3.為什麼莫理斯要飛上天之前卻變年輕了?
4.莫理斯先生是被飛在天空的小姐帶去書屋的,莫理斯飛上天之後,又藉著他的書把小女孩帶往書屋,這個「循環」有什麼意義嗎?
5.整部短片,你們喜歡嗎?為什麼?不喜歡的話,又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