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李崇建老師的演講裡,聽到他運用「海報故事法」帶孩子閱讀與討論,非常感興趣,網搜一番才知是楊茂秀教授在帶兒童討論哲學時用的方法,我是台東兒童文學研究所的碩士生,楊教授在國內進行的兒童哲學教室實驗與其翻譯的相關系列著作,兒研所的人應該都不陌生,我遂又把幾本泛黃的珍藏拿起來重讀,與學生共讀《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這本書時,偶然有了觸發。

在第一個班級導讀時,因為秩序很好非常順利,時間突然多了七八分鐘,我靈機一動,問孩子,剛剛課堂上討論的內容以及讀了一點書裡的文字後,有沒有問題想問的?每個人問一個問題,要註記是誰哦,老師想看看你們心裡的迷惑。

28個學生,問出了五、六個很棒的問題,第一個引我深思的是:

「如果世界沒有法律,道德觀會瓦解嗎?」

請問身為大人的你,你的想法是什麼?

我把這題拿來放進學習單裡,請看孩子的答案:

 

 

 

 

「這世界是先有道德觀之後才有法律的。」「我們可以廢除法律,卻不能抹殺人性和感情。」這孩子對人性多麼有信心!

 

 

 

 

孩子在陳述裡分別了道德與法律在「層次」上的高下,「強制」與否的差異,「撿到錢」的例子妙不妙?

 

 

 

 

 

「沒有法律時,有道德的人仍會規範自己,但這樣的人有幾個?到最後這些人會跟著墮落。」真是太有道理了!

 

 

沒有法律,整個社會將成為「被解開繩子的怪獸」,你能不認同嗎?

 

因為這班學生提出來的五個疑惑,我拿來給其他六個班的孩子們想一想、聊一聊時,學生想讀這本書的慾望更強了:「原來這本書沒有想像中說教。」「原來書裡提到的兩難也是我碰過的!」以致於還有導師詢問把書留在他們班的可能,因為孩子在聯絡簿反應了這樣的心聲。

 

另一個提問引出來的問題更讓我震撼:

如果用金錢或靠關係能達到目的或逃避處罰,那我要做嗎?

我問學生有類似的經驗嗎?某班孩子就爆了自己的料~

「有人出兩千塊我去盜一個帳號。」

我嚇了一跳「你答應了嗎?」

「沒有。因為我去查那個帳號,原來主人有上萬元的寶物。」

「兩千塊做這件事不划算嗎?」孩子笑一笑。

「所以你會盜人家帳號?」

「會。」

全班跟我都哇哇叫。

小男生說:「我沒有亂來啦,我只會在聊天網站,對那個一直亂講話、抹黑別人的人,盜他帳號,等他改了之後我才還他帳號。」

頓時,全班議論紛紛,男孩想辯駁,一片吵雜,我制止繼續討論,考慮了兩週,把這件事改一改,徵得孩子的同意,放進學習單,請大家想一想。

為了「學以致用」,還希望學生把作者建議的「五個人生準則」拿來應對我出的題目:

(五個人生準則:1.不要傷害人2.讓事情更好3.尊重別人4.要公平5.要愛人)

請嘗試從作者給的「五個人生準則」做判斷,你想怎麼應對以下事件:

如果網路上有一位甲先生總是發言不當,常常抹黑別人、攻擊別人,乙小姐「盜取他的帳號來懲罰他,並聲稱只要他改進,就歸還他的帳號」,你怎麼評價乙小姐的行為?請說明原因。

 

 

 

 

 

 

 

 

 

 

 

 

 

 

 

 

好幾個學生說,不需要用「盜帳號」的方式就能抵制甲先生:先私訊了解甲先生動機(說不定有「冤情」);如果私底下警告沒有用,可以一直檢舉他,邀請大家檢舉他他的帳號就會被停用;或者告知網路警察。仔細檢視學生的答案,我也著實學了一課。

因為從學生關心的事出發,討論起來更有熱度,閱讀更有共鳴,學習單的設計讓孩子躍躍欲試,這是「海報故事法」在閱讀課裡帶來的效果,我之前也曾用在國文課小說的討論,康軒版第四冊的「畫的悲哀」,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討論出來的結果,沒有一點輸給備課用書!

這種帶討論的方法跟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有沒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關「海報故事法」的相關資料可參閱:

1.楊茂秀老師《誰說不能用用筷子喝湯─大人必修的23堂兒童哲學課》第十七回

2.聊天是一件重要的事,《兒童哲學教室》第一課:

3.李崇建老師「從故事海報法生命經驗的連結」

4.羅志仲老師「故事海報法實務操作」

arrow
arrow

    小行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