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在溪埔國中給老師的增能課堂中,為了「如何分組和討論」的講題,又把郝廣才的繪本《好好照顧我的花》給老師們共讀了一次。

我思考的是:怎樣才能讓老師體會「討論」的魅力?為什麼學思達課堂需要討論?分組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是課堂討論的順利。

去年開始在學校經營「跨領域的閱讀社群」,同仁們反應:我們不知道怎麼帶學生共讀,妳把給學生玩的閱讀課拿來教我們玩玩啊!

因為時間只有50分鐘,要共讀什麼?討論什麼?對象又是成人,我更希望給老師參與的課程,老師也能如法炮製帶回去讓學生共讀討論,選材上著實讓我苦惱了一陣子。

後來在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新生閱讀推廣計畫網站中,看見《好好照顧我的花》的書本介紹,眼睛一亮:

雙方個性背景懸殊的愛情,要如何才能長長久久?透過本書您將可以找到答案!本書重新詮釋自我和愛情,文字簡潔,節奏明快,富涵想像力;繪者吉恩盧卡畫風細膩,運鏡自如,以獨特手法呈現男女主角之間的差異,與其內心世界做呼應。

跟國中生用這本談「愛情」應該很適合吧?那如果是成人的討論呢?於是我就著手完成課程設計,基本模式與《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聊書學文學」閱讀課是一樣的。

效果如何?大家看照片就知道了:

在學校繁忙的課務裡,我們幾乎沒有機會坐下來好好聊聊的機會,能針對「愛情」的議題交換意見,真是破天荒,以致於時間到了大家還欲罷不能,在我收拾完場地回辦公室後,還有同仁說他還沒聊夠,我們因此又坐下來暢談了二十分鐘!

 

我跟溪埔國中的老師們交流的是:

這樣的課程有符合「聊書學文學」的目的嗎?

有因為這樣的討論對這本繪本有更深刻的瞭解嗎?

在討論的過程中感受到什麼?負面的、正面的?

四人一組與三人一組的討論,有沒有差異?

發表的過程是否意識到什麼困擾?

 

正如那段常被引述的話:

說給我聽,我會忘記;

做給我看,我會記得;

讓我參與,我將能夠理解。

讓老師親身體驗討論的快樂,也許老師們才能明白學思達課堂中,學生們眼神發亮的關鍵。

每次課堂產生以下的氛圍,我都為之震顫不已:

 

再引一次英國兒童學家艾登‧錢伯斯(Aidan Chambers)的話:

不論資質如何,

只要孩子與人分享閱讀中最直接的觀察,

很快就能累積對文本的認識,

抓住文本的精神和意義。

即便是複雜或抽象的概念,

一旦以這種化繁為簡的方式理解,

很少有孩子入寶山空手而回。

楊茂秀教授說:「討論其實是一種思考的編織與組織。它不是漫無目的的閒談。一個良好的討論,引人深思的討論,實在不容易達成,需要練習。」為了那美好的課堂風景,我願不斷不斷跟學生一起練習。    

 

註:「聊書學文學」(好好照顧我的花)課程設計在此文。

 

arrow
arrow

    小行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