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週又再次去聽佐藤學先生的演講,心裡仍受到很大的震懾,雖然他演講的內容有些我已經聽三遍了。

 

佐藤學先生談的無非都是我們面臨的困境—老師的工作是最孤單的工作,當我再度看他秀出東京和南韓中學課堂學生睡成一片的照片,他的反思仍然讓我想哭:老師在台上努力教著,學生睡成一片時,最痛苦的到底是誰?學生牙一咬,三年、六年就撐過去了,可是,老師得留在講台上,痛苦的到底是誰?

 

佐藤學坦然說道自己前十年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強調只到學校演講對教改無濟於事;觀課前兩分鐘就能看出學習有問題的學生……你很難不被這樣的人撼動,跟著他的哲學去思考為什麼教育改革需要「大家一起來」,他是扎扎實實進到學校,進到教室,跟學生與老師學習,即使來到台灣,進到台灣老師的課堂,他仍然抱著學習的心情觀課,從他鏡頭裡看見的學生影像,你便明白這位掌鏡者怎麼看孩子的學習:鏡頭裡都是孩子們討論、學習的各種表情,有人看起來很努力,有人皺著眉,有人很有自信……沒有心心念念把孩子的學習權置於學習中心的人,不會有那樣的視角。

 

議課的時候也是,佐藤學先生的「話術」一向如此:「我在這堂課學到了……」他關注的仍然是孩子的學習,想與我們討論的也是孩子如何學,因此,我們自然而然會去思考,要怎麼教才能使孩子學得更好。

 

我最關注的一點是,為什麼佐藤學先生會說:學習弱勢的學生更需要jump式的學習?他說,「循序漸進」是學習能力強的孩子的學習方式,但學習落後的孩子,他需要的是「伸展跳躍式」的課題,給他們跳躍式的課題讓他們挑戰,他們會在到達那個高度後再回來修補沒學好的部分。

 

雖然之前在閱讀《學習的革命》一書時,就是被這點打中:難道彌補學習弱勢學生欠缺的「基礎能力」是「無效」的教學嗎?那所謂的「形音義的基礎能力都沒有建構,談什麼『閱讀理解』」這樣的觀念是有待商榷的嗎?

 

那麼,什麼是國文科「伸展跳躍式」的課題呢?講義要怎麼編才能符合這個理想?課程要怎麼架構怎麼引導才能讓所有的孩子投入學習?

 

帶著這樣的思索,參照佐藤學的建議,我把經理、教練的角色拿掉了,隨機分組,性別混合,並且調整第三次段考的講義,增加自學的比重,標示小組討論的提問,希望他們為自己的學習付出更多。

 

另外我關注的是佐藤學倡議的「教師的同僚性」,也就是構築老師們的夥伴關係,這也是我過去近一年在學校裡感到最振奮的事。

 

我不知道自己夠不夠格談這件事,佐藤學前十年的努力一無所成,持續了三十幾年,六十好幾的他到現在還在努力,幾個月的不同如果只是曇花一現,那就談不上改變,我跟佐藤學一樣,也抱著「改變學校幾乎是不可能」的心情在學校推社群,做學思達,可是結果卻超乎預期,要很忍耐才能不張揚我在學校裡觀察到的現象,因為不抱期待,任何一點改變都讓人驚喜,可當你有了更高的期待,又多麼害怕一切終究是泡影,唉呀呀,To be ,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思考要革命性,但變化和行動要緩慢才能紮根,帶著願景,每天在課堂裡實踐。」我將帶著佐藤學教授的提醒,驗證我所看見的一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行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