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1116.JPG 

還沒詢問學生是否同意被觀課之前,我推估他們「準備好了」,因為從一年級開始,常常有老師坐在教室後面觀課,升上二年級,華視到福山國中採訪報導時,攝影小組也曾入班拍攝我們上國文課的情形,對十班而言,被老師們觀課帶來的是「正面」的影響,所謂的「霍桑效應」的確在十班發酵,他們的自信比一年級來得更強大了,因此當我詢問他們是否反對被更多老師觀課時,大家的反應多為「不置可否」,原本要舉手的兩位男生,看大家都不反對,手就放下來了,轉而關心「有什麼好處?」觀課結束隔天,問他們「表現比平常更投入」的請舉手,有五位,其他人則臉上帶著微笑:我們平常就是這樣啊!

我既欣慰又讚嘆,比之於他們,我真的很緊張,事後看影片,自己在帶討論時沒有一點停頓,一直說一直說,議課時雖被讚美課堂節奏流暢,但我自己的檢討是:適時地「停頓」反而能留一點空間給學生思考,有時候,那因為思考而靜默的幾秒鐘,往往使某人靈光閃現,給大家帶來驚喜;又或者,留下一個待解的謎團,讓我們有機會沈澱、思索,甚或「出發」去尋找答案……

DSC_1143.JPG 

既然要被觀課,怎樣才能呈現學生最好的一面?

在十班上課,最享受的就是討論時有火花的時刻,若要再兼顧經理的參與度,使他們藉這個機會取得成功的經驗,一篇容易讀又值得討論的就非「短篇小說」莫屬了。

因此我挑了康軒版二上第十二課莫泊桑的《項鍊》,早就設計好的講義用了八、九個問題來架構這篇小說,把觀課那節設定在課程的第三節,反覆推敲流程,思索怎樣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最深入的討論,題目有調動有增刪,隨著真正進入課程,討論的速度遠比我設想得更慢,而最讓我擔心的小林,連續兩天都請假,原本想用「朗讀CD」幫助他進入文本,他沒來怎麼辦?

於是,局長觀課的那節,我們便從「簡要述說這篇小說的情節」開始。

因為自身家庭問題,經常在課堂上放空、玩鬧、睡覺的小林,在三個都是教練實力的組員協助下,觀課老師告訴我,還沒打上課鐘,教練就開始跟小林「講故事」了。

這一直是我對「學思達」最著迷的地方—「互學共好」成就了一個正向溫暖的班級:第一名和最後一名坐在一起,第一名不怕被拖累不厭其煩,最後一名願意向第一名請教,在自己迷茫的學校生活中嘗試一點點的學習。

根據觀課老師的觀察,這組的討論是非常熱絡的,討論的模式由教練主導,經理小林先聆聽三人討論之後開始參與,而整組在看別組發表時都能做到轉身聆聽,已經讓我頭痛很久的小林能有這樣的投入,真是讓我悲喜交加。

值得一提的是:教練在這一組還主導學習的「跳躍」,譬如:如果我們說女主角瑪蒂達是自私的,有沒有更漂亮的詞語可用?我很驚訝教練們「模仿」老師的能力,透過觀課老師們的回饋,十班的教練們不僅會檢查經理的講義,還會鼓舞組員,並且說「沒有共識也沒關係」;指導經理時,會「重述」會「放慢速度」會「換句話說」甚至「出功課」給對方;最棒的是,會提醒大家「老師會問為什麼,所以要有證據」……我必須坦白地說,我什麼都沒教,教練展現的只是「教學相長」的道理,但對我而言,這是多麼珍貴的回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行星 的頭像
    小行星

    閱讀大力玩

    小行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